热点资讯
发布日期:2012-09-16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南海网推出白沙河谷专题片 解密黎族文物保护
在袁金华的私人博物馆内,有关黎族的文物被归为山文化,有关汉族的文物则被归为海文化,似乎山海之间有着一道黎汉文明分界的天然屏障。然而,人类近水而居的本能又让我们相信,海南黎族现在的这种聚居格局,有其历史原因。
从事民族考古工作的学者告诉我们,虽然史学界的普遍说法是,海南岛上的黎族祖先是在大约距今3000多年前大量迁徙而来,但从岛上的黎族陶器来看,其泥片制陶和条筑制陶两种技艺至少拥有7000年的历史这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明,黎族先民其实在7、8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海南岛上。而位于海南昌化江及大广坝库区周边的信冲洞考古遗址又发现,海南岛上最早的人类活动至少可推至2万年前。但不论是黎族先民,还是更早以前的人类,仅从遗址来看,沿江沿海曾经是他们主要的聚居区。
一直到了2800余年前的先秦时期,开始陆续有汉族人迁居到海南岛上,尤其是汉代在海南设儋耳、珠崖两郡,打开了汉族人大量迁居海南岛的历史,也撬动了黎族山海迁徙的步伐。
汉族的到来,打破了黎族居民的原始平静生活,但也在文明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奇妙的交融,这种外形带有黎族图腾物青蛙标志的陶器就是一个极好的代表。
三亚飞鱼俱乐部 另外,被视为黎族瑰宝的织锦技艺也随着汉族人的到来得以流传至广袤的内陆大地,并在本土演化产生了龙被这样的艺术珍品,黎族文化精髓在无形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不过,并非所有的黎族人都在这场迁徙中退居山林,事实上,共同的生产生活需求也使得黎汉之间形成了自然的交集。直到今天,在海南的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昌江以及儋州,依然存在着黎汉杂居的状况,成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相处关系。
岁月蒙尘,今天的后人只能从文物及历史记载得知,作为海南岛上的原住民,黎族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山海变迁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接纳外来文化与保留本土文化共存的格局,而他们与山海之间无法斩断的情感在现实世界里也依旧绵延不绝……
南海网记者史莎 陈声浩 李庆芳报道
文章出自:http://www.syziyouren.com